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左一)、經濟部長王美花(左二)、科技部長吳政忠(右二)及國研院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右一),昨日共同為「光學酬載複材圓筒」揭幕。(中油提供)

 國內太空衛星產業自主化邁出里程碑。中油昨日在台北總部大樓舉辦有機材料領域衛星複材交付典禮,將研發的「光學酬載複材圓筒」及「高壓燃料槽/閥件管路鍍膜」兩大技術給予國研院太空中心,具有台灣在衛星設計上的自由度跨一大步意義。

 會上雙方也與金屬工業研究中心簽署「太空級複材元件合作備忘錄」,表達深化三方共同推動太空衛星產業及提升技術力的決心。

 整個交付儀式由經濟部長王美花與科技部長吳政忠見證,由身兼經濟部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有機材料領域召集人的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將衛星複材元件交付給國研院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

 吳宗信表示,衛星在真空環境工作,除了向陽、背陽溫差高達攝氏200度之外,也容易受到太空輻射破壞,因此材料必須具備輕量、高剛性(低變形)及耐輻射的特性。過去這些材料受制於國外,設計容易受到限制;如今中油投入研發、也完成設計製作,如果能順利通過驗測,台灣在衛星設計的自由度會更高。

 太空中心具有遙測衛星研製經驗,中油則擅長碳纖複材研發,為這次共同規劃太空級複合材料產品研製的原因。中油指出,「光學酬載複材圓筒」為遙測衛星上酬載高精密光學鏡頭的結構元件,為因應太空的使用條件與急遽的溫度變化,從低吸溼材料、複材疊層設計、模具設計等,每個環節都是重要關鍵。

 衛星的推進採用過氧化氫燃料(H2O2),由於材料相容性問題,目前倚靠國外廠商不銹鋼鍍膜技術,中油這次完成了對高壓燃料槽與閥件管路的鍍膜技術成果。李順欽指出,開發複合材料與設備進行設計、製作,過程皆依照國研院太空中心提供之規格,再交由其進行元件測試驗證。

 中油表示,將以研製高階材料帶動轉型,為台灣的科技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此次交付展示初步合作成果同時簽署合作備忘錄,即是以實際行動展現建立自主太空科技能量,共同成就我國太空科技產業發展的技術力與決心。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