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癌症基金會和台灣東洋7日舉辦癌症疼痛衛教講座。左起為台癌副執行長蔡麗娟、台癌第11屆抗癌鬥士蔡志騰、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任楊慕華、新竹台大分院腫瘤部醫師陳敬左。(王家瑜攝)

 癌症治療日新月異,但癌症疼痛問題經常被忽視。為響應「世界鎮痛日」,台灣東洋和台灣癌症基金會舉辦「疼息照護 從心出發」衛教講座,盼幫助癌友了解疼痛議題,更順利完成治療。

 癌症疼痛可分為背景性和突發性。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任楊慕華說明,背景性疼痛可能隨著病情進展而加劇,約持續3到6個月;突發性疼痛則是短暫加劇的疼痛,來得快、去得也快,平均3分鐘就達到疼痛最大值、持續約40分鐘。

 楊慕華觀察到,不少癌友面對疼痛選擇隱忍不說,認為只要癌症治好了、疼痛就會消失,但癌症疼痛會影響情緒、睡眠、社交關係,生活品質變差,甚至延誤治療,恐陷入惡性循環。

 新竹台大分院腫瘤部醫師陳敬左分享,有些癌友誤認為「疼痛加劇代表病情惡化」,其實兩者沒有直接關聯,治療過程中的任何微小改變都可能帶來疼痛,因此務必讓醫師協助,找出原因才能做最好的調整。

 有些癌友一聽到「嗎啡類藥物」就極度抗拒,擔心藥物成癮問題。陳敬左強調,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嗎啡類藥物,成癮機率微乎其微;康復後可逐步降低使用劑量,最終停用,不需要擔心劑量愈用愈高,更不會一輩子用藥。

 楊慕華提醒癌友,面對疼痛不要忍耐,務必主動向醫師反映,具體描述怎麼痛、有多痛、一天痛幾次、做什麼動作會痛、是否影響日常生活,都有助於醫師釐清原因,以採取適當治療。

 為響應每年10月第3個周一的世界鎮痛日(Global day against pain),台灣東洋和台灣癌症基金會攜手舉辦癌症疼痛衛教講座。台灣東洋癌症科學發展事業群協理洪湘茹表示,希望藉由本次講座讓癌友了解到,面對疼痛不需要忍耐,只要勇敢說出來,醫師就能選擇最適當的方式,有效控制癌症疼痛。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