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第42屆旺旺時報文學獎頒獎典禮,與會嘉賓與評審及獲獎者合影。(本報資料照片)

    被認為具有當代文學獎重要指標意義的第43屆「旺旺.時報文學獎」將自7月1日開始徵件,包括影視小說、新詩、散文、報導文學等四類。其中,去年重返文學獎擂台倍受矚目的「報導文學獎」,今年將繼續徵件,期待各方好手共登文學殿堂。

    2021年第42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特別以報導文學類首獎得主張薈茗作品《溫柔靠岸》為題,並收錄1978年以來歷屆時報文學獎得獎名單。《中國時報》總編輯王銘義表示,43年來,時報文學獎可說見證了半部「台灣文學史」,希望廣大的文學創作者、文學愛好者,以及中時的讀者們踴躍參與今年度的文學盛會。

 王銘義指出,去年5月台灣經歷首波疫情風暴,在報社收到的參賽徵件中,有很多位是防疫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或是在疫情肆虐下,書寫堅韌生命力的作品,經過評審評選的部分得獎文稿,也與疫情期間的生命體驗有關,期待今年看到更多療癒心靈的文學創作,共同為這個讓人焦慮困頓的大疫年代留下珍貴的文學作品。

 作家陳銘磻曾以報導文學作品〈最後一把番刀〉獲得中國時報第1屆報導文學優等獎,並於1978年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發表報導文學作品〈賣血人〉,挖掘社會底層生活,報導賣血人的背後故事,當年曾引發全台轟動和廣大迴響。

 陳銘磻表示,當時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高信疆,帶著許多作者一起經營「現實的邊緣」專欄,並以在社會陰暗角落工作生活的人為報導題材,「除了賣血人、還有洗屍體的工人、鷹架上的工人等,帶動報導文學風潮,其他媒體後來陸續加入報導文學書寫。」

 報導文學的書寫,仰賴大量的田野調查,陳銘磻表示,他透過記者朋友輾轉介紹,接觸賣血人,此外他也勤跑醫療現場觀察狀態,「我會坐在醫院裡,用心『聞』現場的狀態,不是用鼻子『聞』,素材來源有時是透過採訪,有的是透過感知觀察。我曾聽到他們談論賣血的價錢,還有賣血背後的原因,才知道原來有人是為了繳註冊費而賣血。」

 陳銘磻指出,多數受訪者並不認為賣血是光彩的事情,也因此採訪難度甚高,但回想起來,是一段寶貴的時代紀錄和書寫過程。

 報導文學獎作家楊樹清、楊渡也都表示,書寫報導文學非常看重田野調查,以及問題意識,加上良好的文筆,會是報導文學的書寫重點。

 第43屆「旺旺.時報文學獎」將在7月1日起至7月31日收件,組別包括影視小說組、新詩組、散文組與報導文學組,可郵寄報名或前往時報文學獎官網線上報名。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