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執行長董麗貞(中)邀請日、華藝術家阪脇郁子(左)、沈禎對談分享創作心得。(遠東人文藝術講座提供/李怡芸台北傳真)

    創作,不論幾歲開始,都是持續自我突破、超越的過程;創作也是持續發掘樂趣與新視野的過程!2023遠東人文藝術講座,邀請日本知名畫家阪脇郁子來台,與台灣畫家、中華民國畫學會理事長沈禎,進行華日藝術的對談與示範講座。

 阪脇郁子出生於京都的和服世家,她表示自己小時候就常看媽媽摘了庭院的花,用色鉛筆畫下來。除了童年的耳濡目染,生於戰後的她年輕時受歐美電視劇影響,「認為當設計師是很帥的」,於是選擇讀美術大學,而在成為工業設計師後又因緣際會地赴歐洲進修,「在倫敦的博物館看到很多日本浮世繪而深受吸引」。這些經驗都引領了郁子走入純藝術創作領域。

 阪脇郁子表示自己是在成為全職家庭主婦後,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才毅然決定開始學習水墨畫,進而練習鉛筆畫和油畫,對她而言「就是一直堅持在繪畫上多接觸」。成長在台東的沈禎也表示,小時候並沒有美術繪畫的資源,「我們中學的美術老師全是體育老師兼的!」然而自己受到父親影響喜歡畫畫,「拿起筆就亂畫,畫的對象不外乎是人」,也就此為其為人稱道的人物畫打下了基礎。

 阪脇郁子以藝妓為題的人物畫《菊川太夫》,曾獲日展特選獎,並由Women’s Forum巴黎總部收藏,人物雖是以油畫完成,背景卻是水墨山水,完美結合兩者的郁子表示:「看到模特兒就會思考要怎麼畫,覺得背景若是白的,無法好好交代出人物,而山水畫背景可以帶入歷史感和傳統」。接下來的創作目標,阪脇郁子表示:「如今愈來愈多出色的女性,希望創作這些女性的內在」。

 沈禎雖自水墨畫起步並曾師從國畫家李奇茂,後又赴美、澳修習當代藝術,「水墨、油畫都畫,素描更是基礎從沒停過」,他表示畫人物門檻尤其高,「有問題一眼就會被看出來」。其作品《中華聖母》獲梵蒂岡教廷收藏,並曾創作紅樓夢人物等系列,他表示自己畫戲曲人物系列最開心,抽象的戲曲身法、誇張的表情、豐富多彩的服飾,是他特別鍾情的題材。

 邀請2位藝術家講座分享創作心得,遠東集團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新任執行長董麗貞表示,基金會創立已47年,近年尤其投入龐大資源與人力在建築、藝術、人文活動,希望成為台灣文化發展強而有力的後盾。


藝術家沈禎(左)現場繪製鍾馗,並解說人物畫要掌握的重點。(遠東人文藝術講座提供/李怡芸台北傳真)

繪畫帶來生活樂趣 分享正能量
 48歲才開始以水墨畫大作品,阪脇郁子認為,只要想做就有機會;56歲才接任教職,沈禎認為,做自己樂衷的事便會全力以赴,兩位文化背景不同的華、日藝術家,同感於創作讓生活得到更多樂趣。

 要說繪畫對生活的影響,阪脇郁子打趣:「每日早上畫眉毛時,都能畫得很勻稱!」她表示相較於和朋友喝下午茶,一整天在家畫畫是更大的樂趣。郁子也分享,畫畫首先要練的是眼力,其次才是練技巧,因此她建議不要看照片而是要看著實物作畫,才能好好地表現主體。

 阪脇郁子分享畫畫有時也帶來意外之喜,她有段時間想畫烏鴉,「但牠們只用黑白分明的眼睛看著我,怎麼都不靠近」,她只好想盡辦法餵食,有趣的是,隔天她在餵食處發現了烏鴉叼來的鯛魚頭,她想:「大概是給我的回禮!」

 沈禎表示自己從小是跌跌撞撞成長的,雖然成績不好,但畫畫帶來很大的快樂,自己總能藉著繪畫釋放情緒,忘卻煩惱,因此一直秉持著將正能量分享的精神,希望自己的畫作也能讓觀者愉悅。

 多次來台,阪脇郁子認為台灣風景好,食物好吃,尤其人們親切,相較於去歐美旅行,她認為來到台灣特別讓人有親切感,因此若有機會她也想畫台灣的人物。沈禎也表示,首次去日本就被井井有條的街景震撼,若有機會很想嘗試畫日本的古建築,同時,日本人的好禮也讓人印象深刻,「也是很感興趣的繪畫題材」。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