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於戰後擔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院長。(時報出版《奧本海默》/李怡芸翻攝)


奧本海默(左)1944年在新墨西哥州南部勘查「三位一體」試爆地點。(時報出版《奧本海默》/李怡芸翻攝)


奧本海默童年時極為乖巧,他日後曾表示童年生活並沒有讓自己做好面對現實的準備。(時報出版《奧本海默》/李怡芸翻攝)


奧本海默輻射實驗室安全識別證上的照片。(時報出版《奧本海默》/李怡芸翻攝)


(時報出版提供)

 他是「為世人盜取火種的普羅米修斯」!今年由導演諾蘭根據傳記拍攝的《奧本海默》引起關注和話題,也讓人對這位原子彈之父看似矛盾難解的謎樣人生有著諸多討論與好奇。在當代的國際情勢與軍備競賽中,閱聽者回看曼哈頓計畫與奧本海默仍有著各自的閱讀觀察與共鳴。

超級英雄 內心很煎熬
 解讀奧本海默,台大經濟學副教授馮勃翰與作家懷觀在「影視幕後同學會」的Podcast中分析,就故事的本質而言,可將奧本海默依好萊塢劇本類型,定位為「超級英雄」,與哈利波特、獅子王裡的幼獅辛巴,屬於同一類型的角色。馮勃翰指出,所謂的「超級英雄」的超能力,也可以是天賦異秉、與眾不同,或擁有特殊的身世,被賦予特殊的任務等特質。

 大學念物理,從小聽奧本海默故事長大的作家懷觀表示,奧本海默雖未曾得到諾貝爾獎,但他所帶領的曼哈頓計畫中卻有多人得獎,「他能在很短時間內召集很多人一起共事」,人生卻也經歷被控訴為共產黨,而後又平反的起落,無怪乎被比喻為希臘神話中為人類偷取火種的普羅米修斯。閱讀奧本海默可發現,他雖不是漫威故事裡有超能力的英雄,但懷著艱難使命,領導曼哈頓計畫,做出世上第一顆原子彈,這便可視為他的「超能力」。

 馮勃翰指出,「超級英雄」故事的另一個元素是「死對頭」,在《奧本海默》中便是後來擔任原子能委員會主席的路易.史卓斯,傳記中描寫,他認為奧本海默有意識地拖慢熱核炸彈的研發,指他是「不想打仗的將軍,幾乎不可能期待會贏得勝利。」並指控奧本海默「破壞計畫」,不斷尋找為他入罪的資訊;「超級英雄」的另一個特質是必須承擔「詛咒」,對奧本海默來說,他的詛咒便是製造原子彈後內心的煎熬,覺得自己是死神,雖然精神狀態不穩定,但最終他仍以堅定的信念完成使命。

 傳記書《奧本海默》的兩位作者,花了25年的時間蒐集了數千分記錄、信件和大量的機密文件,採訪近百位奧本海默的朋友、親屬和同事才完成這部上千頁的巨著,並於2006年獲得普立茲獎以及美國國家書評獎的肯定。中文版主編湯宗勳由全書諸多細節解讀奧本海默「是複雜的天才」。「他自信卻又脆弱,聰明絕頂卻在受壓迫時選擇不反擊,他是謎樣的人,也是有吸引力的人」,湯宗勳說。

博覽群書 自信又脆弱
 湯宗勳指出,自己在編讀《奧本海默》傳記時最驚訝的是「他讀很多書,包括《資本論》、《薄伽梵歌」;會多國語言,他絕不只是傳統印象的理工男!」據奧本海默的朋友與學生所憶,他閱讀的書籍遠超過他的領域,包括法國詩歌、古典希臘詩,也特別喜歡海明威的《太陽依舊升起》。湯宗勳指出,從奧本海默早期的教育養成,就能看到電影中未呈現的奧本,他的理想主義與掙扎,與他年輕時就讀倫理文化學校有著相當程度的關連。

 閱讀傳記,一些小地方也為電影解了謎,馮宗勳說,史卓斯和奧本海默的不對盤,雖一方面源於自卑心結,從兒子婚禮上的互動也結下樑子,「史卓斯向奧本介紹兒子和媳婦時,奧本顯得漫不在意,其實是他正想著別的事,卻讓史卓斯覺得不被尊重……」;又如電影中奧本海默的女友丟了他送的花,傳記中描寫女方早有反應不喜歡他只會送花安撫,偏偏奧本海默還是只會買花,由這個細節則是可看出奧本海默也有呆板的一面。

(中國時報)